1.打名称的牌.
由于注册瓷砖商标的门槛越来越低,现在花上几千元钱,就可以注册一个合法的瓷砖牌子.所以现在瓷砖牌子如蝗虫一样冒出来.名字也是千奇百怪:有与车相关的如卡迪拉克、劳斯莱斯、别克、道奇等;有与足球队相关的如曼城、曼联、切尔西、皇马等;有与人名相关的如法拉第、诺贝尔、凡高、高迪、塞尚等总之有一条,绝大部分用的是洋名字。作为消费者,看着眼花的瓷砖牌子,除了少数叫得响以外,你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而这些牌子中,有不少听得上口,能挺过五年以上的比例不高。
2。打产地的牌。
常用的莫过于有意大利、西班牙的血统,在包装上或瓷砖的底胚上挂上SPAINDESIGN或ITALYDESIGN让许多国人以为是进口货,实际上不过是西班牙设计、意大利设计而已,而这所谓的设计也是参加每年西班牙与意大利各一次的国际性陶瓷展,通过拍照以及索要产品图册而回家后COPY出的产品。比较斯文些的,来个“香港某某牌瓷砖”或是“香港某某公司监制”,首先香港这弹丸之地在我印象中没有建过成规模的陶瓷厂,至于这监制的公司很多是花些小钱注册的空壳公司.
相当多的是山东或福建生产的瓷砖结果打上了广东某某地生产,内中就是这些厂家每年花上一两万商标管理费就摇身一变,成了一般人认可的质量尚好的广东产品.
3.证书成堆.
牙防组的丑闻被曝光了,其实象牙防组这样的李鬼太多了.我曾见到一个三流的小厂业务人员抱出一大堆证书,有国家免检证书、绿色环保证书、ISO9001证书、3C认证、行业十大领军企业证书、**年度最具创新奖、**年度优秀销售业绩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证书。。。。。。。我看的头有些晕,说了一句:“兄弟,奥斯卡奖有吗?”“快了!快了!”这兄弟非常诚恳的回答。
4.拿检测报告说事.
瓷砖购买使用时出了质量问题,商家一般反应是,"我们的产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这话本没错,错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哪一条以及国家标准的现状.现行的瓷砖的国家标准是GBT4100.X.1999(如果没记错的话),这X有讲究,它从1~5共分五类,每类比较明显的差别就是吸水率.点1的吸水率最低,当然品质也是最好,可以达到千分之五内,而最高的点5标准则在10%,这差的可不是一点点了.
同时自我感觉这国家标准订的比较松,我曾经拿了整整两箱未开封的瓷砖去质检机构检验尺寸误差,结果是OK通过,而这批砖尺寸误差度至少在我家里是不愿意用的,换句话说,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瓷砖产品都是符合国标要求的,但有些砖确实用起来不是一般的烦.实际上在瓷砖圈里有欧洲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一说.
5.以次充好
这是常见的做法,瓷砖一般分为优级品、一级品、等外品,特别是优级与一级之间价格相差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精明的商家往往拿一级品来充优级品,不过是花上块把钱,换个包装罢了,这种情况在许多质量较好的品牌砖中存在,当然厂家是不允许这样做,但这还是屡禁不绝的。利益驱动一切。
我曾见一位商家花了钱买断一厂家的全部等外品,这不是以一片也不是以一平方来买的,而是一吨多少钱,反正超便宜,回去后组织十几个工人,先是来个普选,把颜色与尺寸还过得去的打包,而后再把实在看不下去的砖,大尺寸改小规格,有毛病的都用切割机去掉,打好包就全是“正宗”的优级品了。
6。瓷砖越厚越重就越好
很多营业员在推荐瓷砖产品时,经常拿自已的砖来比划产品是如何的重,如何厚,品质是如何的优。这其实是在误导,瓷砖的优劣与尺寸误差、吸水率、密度、翘曲度、硬度等有关系,产品厚与密度高其实是两回事,厚有时也是压机在压制成型时,压机的重量不够,就象海绵一样,你压的紧当然会薄些。合适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