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奥运会已经顺利闭幕,一枚枚奖牌各归其主,书写着运动员的惬意。而奥运场馆和奥运村等相关场所中舒适的室内环境,见证了我国室内环境保护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也实现了举办一届绿色奥运的承诺。
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奥运场馆和接待场所良好的室内环境,北京奥运工程和相关接待场所采用了168项高科技技术,其中有61项先进的室内空气处理技术。这些技术涵盖奥运场馆、奥运村和其他接待酒店饭店,有效地解决了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源头控制 严格用材
从根源上控制室内环境污染是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北京奥组委从筹办奥运会开始,先后制定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奥运改扩建工程环保指南》以及《奥运临建工程环保指南》。在这些《指南》中明确规定,为了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在奥运工程建设中,采取严格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建筑材料水泥制品及混凝土、外加剂、墙体材料、建筑卫生陶瓷、门窗、防水材料和人造板、涂料、油漆、胶粘剂等室内装饰材料,都按照奥运工程绿色材料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预控,各项环保指标超过国标e1级标准,达到《奥运工程环保指南》要求的e0级标准。奥运会召开前夕,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组成的专家组通过对奥运场馆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以及国家体育场休息区的检测和评估,室内环境质量完全符合环保装饰装修工程标准要求。
室内通风 冷暖适宜
有效的通风是保证奥运场馆和接待场所室内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一些新建场馆,比赛时人员较多,容易出现污染问题,加强通风,提高室内环境中的新风量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为了节约能源,一些具有节能功能的通风技术和设施在一些新建场馆得到了应用,这些技术充分利用建筑结构,经过巧妙设计,实现了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自然通风,让运动员和观众都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保证室内温度冷暖适宜。
北京射击馆采用了生态型呼吸式遮阳幕墙,通过一种特殊的材料,在水帘下通过通风系统,使空气能够在室内达到平衡。采用建筑通风换气的全智能自动控制,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使室内冬暖夏凉,也极大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新建的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馆顶的天窗设计除了可以采光,还能够增强室内对流通风。为有效降低温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调使用,屋顶采用400多个高低错落、分层排列的玻璃窗通风,玻璃窗打开后,通过自然通风可让体育馆内的空气和馆外空气形成对流。
在奥运村,为了提高室内环境质量,设计师采用直接安装在窗上的无噪声通风设备,这种设备不需要电力驱动,仅靠内部特殊的设计结构即能抗噪、防粉尘,不开窗也能实时交换窗外新鲜空气,同时有过滤噪声、花粉、病菌等功能,保证运动员房间内的空气清新和宁静。
空气超标 手机预警
为保证奥运期间场馆和接待宾馆饭店的室内环境质量,北京市卫生监督机构在签约饭店和所有场馆都安装了先进的室内空气质量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全市设有192个监控点。全天24小时实时动态采集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含量、温度、湿度、噪声等数据,采集器每5分钟发回一次数据,一旦采集点上述指标超标,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通过短信通知驻点保障人员和场馆相关人员采取措施。